廣州市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簡稱 | 穗 |
別稱/舊稱 | 羊城、花城、穗城 |
設立始年 | 公元前214年建城[1] 1921年立市政廳 |
行政區類別 | 省會 |
區劃 | 10區2市 |
政府所在地 | 越秀區 府前路1號 |
市長 / 市委書記 | 張廣寧 / 朱小丹 |
政府網站 | 廣州市政府門戶網站 |
市花 | 木棉花 |
' | |
市鳥 | 畫眉 |
電話區號 | 20 |
總面積 | 7434.4平方千米 |
- 市區 | 3718.8平方千米 |
總人口 | 773.48萬(戶籍) 1004.58萬(常住)(2007年年末) |
- 市區 | 625.33萬人(戶籍)(2006年年末) |
人口密度 | 1312.09人/平方千米 |
- 市區 | 1627人/平方千米 |
毗鄰 | 惠州 東莞 中山 佛山 清遠 韶關 |
廣州市在中國的位置 | |
經濟 | |
國內生產總值 | 人民幣6073.8277億元(2006年) |
- 每人平均 | 人民幣63100元(2006年) |
國民生產總值 | |
- 每人平均 | |
地理 | |
經度 | 東經112°57'~114°3' |
緯度 | 北緯22°26'~23°56' |
東西寬度 | 約100千米 |
南北長度 | 約120千米 |
總面積 | 7434.4平方千米 |
- 陸地面積 | |
- 水域面積 | 744平方千米 |
海拔高程 | 最高:1210米 最低:0米(海平面) 中位值: |
氣候 | |
氣候類型 | 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
年平均溫 | 22.8℃ |
- 最高月均溫 | 38.6℃~39.3℃ |
- 最低月均溫 | |
年降水量 | 2265毫米 |
無霜期 | |
年日照時數 | 1218~1826小時 |
廣州市(簡稱穗,別稱羊城、花城、穗城)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特大型城市之一,廣東省省會,副省級城市,廣東省政治、經濟、文化、科教中心,交通樞紐。中國南方最大、歷史最悠久的對外通商口岸,世界著名的港口城市之一,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地處中國南方,廣東省南部,珠江三角洲的北緣,西江、北江、東江水道在此匯合,瀕臨南中國海,毗鄰港澳,地理位置優越,被稱為中國的「南大門」。
目錄[隱藏] |
地理
廣州位於中國南方,珠江三角洲北部,西江、北江、東江三江匯合處,瀕臨南中國海,毗鄰香港和澳門,總面積7434.4平方公里。 廣州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北部是森林集中的丘陵山區;中部是丘陵盆地,南部為沿海沖積平原。珠江及其眾多支流橫穿整個廣州。
地理坐標:東經112°57'~114°3',北緯22°26'~23°56'。
氣候
廣州屬海洋性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年平均氣溫20-22攝氏度,平均相對濕度77%,市區年降雨量約為1,720毫米。
月份 | 平均溫度(℃) | 平均降水 總量(mm) | 平均降水 日數 | |
---|---|---|---|---|
日最低 | 日最高 | |||
一月 | 9.8 | 18.3 | 43 | 8 |
二月 | 11.3 | 18.4 | 65 | 11 |
三月 | 14.9 | 21.6 | 85 | 15 |
四月 | 19.1 | 25.5 | 182 | 16 |
五月 | 22.7 | 29.4 | 284 | 18 |
六月 | 24.5 | 31.3 | 258 | 19 |
七月 | 25.3 | 32.7 | 228 | 16 |
八月 | 25.2 | 32.6 | 221 | 16 |
九月 | 23.8 | 31.4 | 172 | 13 |
十月 | 20.5 | 28.6 | 79 | 7 |
十一月 | 15.7 | 24.4 | 42 | 6 |
十二月 | 11.1 | 20.5 | 24 | 5 |
歷史
名稱及其由來
廣州又稱為「羊城」、「穗城」,又因四季花開不敗而得名花城。「羊城」之名源於一則民間神話:傳說周朝時, 廣州連年災荒,五穀歉收,民不聊生。一天,南海天空飄來五朵彩色彩雲,五位仙人穿著紅、橙、黃、綠、紫五色彩衣,各騎不同毛色的仙羊,手執谷穗,騰雲駕霧 降臨楚庭。仙人們把谷穗贈送給這裡的人們,並祝福此地從此豐衣足食、永無饑荒;又把五隻仙羊留了下來,然後騰空離去。人們把谷穗撒向大地,從此廣州風調雨 順、五穀豐登;五隻仙羊化為石羊留在山坡上。傳說中的「五羊」就是今天越秀山建有的「五羊石像」。後人為了紀念仙人和仙羊,在傳說仙人降臨的地方修建了一座寺觀-五仙觀。
廣州有文字記載的歷史為2222年。早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這一帶就有「百越」人活動。在公元前9世紀,這裡的「百越」人和長江中游的楚國人已有來往。公元前473年,越人建南武城。公元前887年,南武城改設楚庭,成為廣州最早的名稱。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統一嶺南,並建立南海郡、設郡治為番禺城,是以廣州建城之日。公元226年,孫權為便於統治,又分交州東部為廣州,「廣州」由此得名。
秦漢
前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秦始皇派大軍征服嶺南,設置3郡,其中南海郡轄番禺、四會、博羅、龍川4縣,南海郡治和番禺縣治即今廣州市越秀區,南海郡尉任囂在番山、禺山上(今倉邊路附近)修築番禺城(史稱任囂城),這是廣州設立行政區和建城的開始。
秦末大亂,前204年,南海郡尉趙佗兼併了桂林郡和象郡,據有嶺南(今廣東、廣西大部、越南北部),建立了疆土「東西萬余里」的南越國,定都番禺(今廣州)。是為今嶺南地區第一次建立都城。
前111年(漢武帝元鼎六年),漢朝征服南越國,設立九郡,其中南海郡治仍設在在番禺(今廣州市越秀區)。元封五年屬交州。建安二十二年交州廣信(今廣東封開)移治到今廣州,為州、郡、縣同治。
三國至隋唐
226年(三國吳黃武五年),孫權分交州(治所龍編,今越南河內)7郡中的南海、蒼梧、郁林、合浦4郡置廣州,治所番禺(今廣州市),命呂岱為刺史。
晉置廣州南海郡,南北朝因之。隋文帝廢南海郡,置廣州總管府。601年(仁壽元年)因避太子楊廣之諱而改為番州。大業三年復置南海郡,屬番州。唐武德四年復置廣州,初為總管府,後改都督府。627年(唐貞觀元年),分全國為10道,其中嶺南道治所設在廣州。天寶元年,廣州改為南海郡;乾元元年復稱廣州。862年(咸通三年)嶺南分東、西二道,廣州為嶺南東道治。
879年(唐乾符六年),黃巢軍攻佔廣州,殺害在廣州的眾多「蕃商」,廣州的海外貿易受到重創。廣州是古代中西交流史上著名的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作為中國最早對外開放並從未關閉過的貿易通商口岸。
五代至宋元
五代時期,917年,清海軍節度使劉龑建立南漢國,定都興王府(廣州),並廢南海縣改設咸寧、常康二縣。這是廣州在歷史上第二次建都。
宋太祖開寶四年滅南漢國,廢興王府及咸寧、常康二縣,復稱廣州,轄南海、番禺、增城、清遠、懷集、信安、新會、東莞八縣,屬嶺南道。宋至道三年設廣南東路,廣州屬之併為治所。大觀元年升為帥府,祥興元年改為翔龍府。元至元十五年為江西行中書省轄廣東道及廣州路治。
明清
明洪武元年設廣州府,為廣東布政使司、廣州府及番禺與南海縣治。
1646年(清順治三年十一月初五),清軍佔領中原後,南明紹武帝朱聿鐭在廣州建都,同年十二月十五日,清兵攻入城內,紹武帝自縊而死(一說被殺)。
1650年(清順治七年),滿清平南王尚可喜與靖南王耿繼茂指揮清軍的漢軍鑲藍旗,圍攻廣州城達10個月之久,動用荷蘭炮手及樓車攻城,終於在11月24日攻破廣州城,此後直到12月5日的12天內,在廣州附近四十里內進行大屠殺,死亡人數超過七十萬,號稱庚寅之劫。[2][3][4] [5]
清為廣東省會、廣州府及番禺與南海縣治。康熙十九年削藩後,清朝又加設廣州將軍一職,統領駐扎在廣州的八旗官兵,並節制廣東全省綠營兵。
1757年(清乾隆二十二年),宣佈廣州為全國唯一的對外通商口岸,史稱「一口通商」,並由指定的廣州十三行壟斷全中國的對外貿易。「一口通商」使當時的廣州(歐洲商人稱 Canton)得以獨攬全國外貿,國際知名度迅速提高,成為世界第三大城市(次於當時的北京,英國的倫敦之後)[6],是廣州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
現代
1911年4月27日,在廣州發生黃花崗起義。1912年(民國元年)廢廣州府。1918年設廣州市政公所。1918年10月19日,市政公所發出第一號佈告,宣佈將拆除全部城牆,將舊城牆基開闢為馬路。1921年2月15日成立市政廳,孫科任廣州市第一任市長,為廣州建市之始。
1923-1927年的國共合作時期,廣州曾是聲勢浩大的革命運動的中心。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在廣州舉行了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始「聯俄、聯共」。同年,孫中山在廣州長洲黃埔創辦了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為國民革命軍培養軍事人才。1925年6月19日,在廣州爆發漫長的省港大罷工。1926年7月9日,蔣中正在廣州東校場帶領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同一時期,毛澤東、彭湃等人在這裡舉辦了農民運動講習所,為中國共產黨培養骨幹力量。1927年12月11日,張太雷、葉挺、葉劍英等在這裡領導了廣州起事(又名「紅花崗起義」,「廣州暴動」),建立了歷時三天的廣州蘇維埃政府。
陳濟棠主政期間(1929年-1936年),廣州經濟、文化、交通和城市建設有顯著發展,留下了海珠橋、中山紀念堂、中山大學五山新校舍、愛群大廈等著名建築。1930年,廣州曾一度改設特別市,同年改省轄市。1936年,陳濟棠由於發動兩廣事變失敗,中央軍進駐廣東,粵漢鐵路也在同年修通。
1938年10月21日,日軍佔領廣州。1945年8月15日,日軍投降,廣州光復。1947年復為行政院院轄市。
1949年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逼近長江,國民政府南遷廣州。10月14日,解放軍陳賡部擊敗了守衛廣州的國民革命軍,佔領該城。此後廣州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直轄市、廣東省人民政府駐地。1954年改省轄市至今。1984年10月,劃為國家計劃單列城市。
政治
行政
行政區劃
- 市轄區:
越秀區 | 海珠區 | 荔灣區 | 天河區 | 白雲區 |
黃埔區 | 南沙區 | 蘿崗區 | 花都區 | 番禺區 |
- 縣級市:
從化市 | 增城市 |
(注:從2005年5月起廣州市調整行政區劃,撤銷東山區、芳村區兩區, 東山區併入越秀區;芳村區併入荔灣區。同時新設立南沙區、蘿崗兩區 。南沙區由原番禺區分出;蘿崗區則是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加上原白雲區、天河區、黃埔區和增城市的部分組成。新的行政區機構已經在2005年9月尾全部正式掛牌。至此,東山區和芳村區已不復存在。)
人口資料
2006年末,全市常住人口數達975.46萬人,戶籍人口760.72萬人,市區人口625.33萬人。
區名 | 人口數 |
---|---|
越秀區 | 1,151,481 |
荔灣區 | 705,262 |
海珠區 | 890,512 |
天河區 | 645,453 |
白雲區 | 767,688 |
黃埔區 | 193,641 |
番禺區 | 947,607 |
花都區 | 636,706 |
南沙區 | 147,579 |
蘿崗區 | 167,360 |
增城市 | 810,554 |
從化市 | 543,377 |
姓氏
根據2006年人口數據,廣州人口最多的首十個姓氏依次是陳、黃、李、梁、劉、張、何、吳、王、林。[7]這個排名與長江與黃河沿途的省份有明顯分別。陳姓是廣州及廣東第一大姓,黃姓在廣州(甚至廣東)人口頗多,廣東大姓如梁姓、何姓、林姓則名列首十位。一般大姓如劉姓、張姓、王姓排名反而落後,而楊姓、趙姓、周姓更不在首十名之內。
經濟
廣州自古已是華南地區著名的商埠,擁有2000多年的開放貿易歷史。1970年代末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後,廣州經濟發展迅速,2005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統計數字為5115.75億元人民幣,年增長13%;全市人均GDP接近7000美元,排列中國大陸十大城市的首位。
2000年以後,廣州市政府力圖改變產業構成,加大了對重工業扶植。現時汽車、石化和電子信息產品製造已成為廣州三大支柱產業。
每年舉辦春、秋兩屆的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簡稱廣交會,2006年第100屆廣交會時改稱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 隨着日系三大車系落戶廣州,廣州經濟發展有條件領先其他城市.
廣州2006年人均GDP估計將超過11000美元,成為內地首個人均GDP超過一萬美元的城市,也是內地第一個進入「發達狀態」的城市.
文化
飲食
廣州的飲食文化獨具特色,較為聞名,既享有「食在廣州」的贊譽,也倍受不少爭議與批評。廣州的飲食文化主要有三大特色:
- 食品用料多樣。廣州飲食選料龐雜,幾乎無所不有。這是最為聞名也是最受爭議的特點。廣東人(尤其是廣州人)有一俗語:「背脊(背部)向天,人皆可 食。」有評價說廣州人「天上飛的除了飛機,水裡游的除了潛水艇,地上走的除了坦克,都可以吃。」支持者認為這反映了廣州飲食文化的博大和開放,批評者則認 為這威脅了許多珍稀物種的生存,並且帶來了一些健康問題(如SARS)。
飲食在廣州人的生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這使得全市每年的餐飲零售總額高達數千億元,是中國大陸各城市之首。廣州每年還舉行「美食節」,促進飲食業的發展。
當地較為著名的農業特產有泮塘五秀(蓮藕、馬蹄、菱角、茭筍、茨菇),以及以荔枝、龍眼、木瓜、菠蘿為首的四大嶺南佳果等各類熱帶水果。
語言
廣州本地的主要語言是粵語(廣州話) ,其中增城、從化地區為粵語和客家話並用 。目前全世界粵語使用人口大約為8千萬。這個數目在中國國內語言使用人口排名中處於第三位。粵語的使用地區非常廣,在海外華人社區中應用廣泛,這使得粵語具有很強的影響力和生命力。可以說粵語是目前世界上有較強生命力的主要的語言之一。而廣州話口音是粵語的公認標準口音,因此廣州也就形成了以粵語為載體的包括粵劇、粵曲、南音、鹹水歌等在內的粵語文化。
1980年代以後,廣州的外來人口大量增加,同時中國大陸加強了推普運動的力度,使得廣州的粵語使用人口比例下降,不過近幾年廣州民間已經開始注重本地語言文化的培養,雖然僅流於網絡之上,不過這使得廣州話的得已倖存。
建築
騎樓是廣州等嶺南一帶特有的建築,騎樓的防雨防曬功能很適合亞熱帶地區的烈日暴雨天氣。
西關大屋位於廣州荔灣區西關一帶,主要由清代豪門富商興建的富有嶺南特色的傳統民居,俗稱「古老大屋」。
現在新出的廣州城市主色調初定為黃灰色。
平面媒體
《廣州日報》、《南方都市報》和《羊城晚報》在廣州地區甚至珠三角相當有影響力的報紙。
電台播音
電視廣播
廣州的有線電視網絡現分為兩大類:一個是「省網」,由廣東有線廣播電視網絡股份有限公司(GDCATV,簡稱「廣東有線」)負責經營;一個是「市網」,由廣州市廣播電視網絡有限公司(GZCATV,簡稱「廣州有線」)負責管理。該「省網」與「市網」均覆蓋廣州全市各新、舊區以及城鄉區域,並已經和香港無綫電視(TVB)與亞洲電視(ATV)簽定協議,允許這兩個香港電視臺的電視信號落地廣州。
1989年農曆新年,廣州廣東電視臺及香港無線電視在廣州天河體育中心和白天鵝賓館現場直播「羊城賀歲萬家歡之十周年慶典」大型賀年慶祝晚會,以此紀念兩台在1979年農曆新年時首次合作舉辦的同類型賀年節目「羊城賀歲萬家歡」。
代表性節目
數字電視
2007年起所有電視用戶均必須由模擬信號轉換成數字信號,價格從原來19元/月升到26.5元/月,受到市民強烈不滿,其後又表示會在08年完成全部轉換後才實行新價格。
省市有線均與無線與亞視簽訂協議,「廣州有線」可以收看明珠台和國際台的麗音頻道,而「廣東有線」則無簽約。除此還包括鳳凰台、星空台、華娛台等外地台。省市有線均利用這些台的廣告時間插播商業廣告。有傳聞指插播廣告之費用每年約為20億,但授無線亞視僅獲得1千萬的廣告費。
省市有線電視在播放香港電視的部分新聞報道以及時事評論時,在一些涉及「敏感話題」(如六四事件、意外動亂、「民運」)和部分關於日本、臺灣本土政治的地方,經常被其播放監控人員選擇性地刪減內容、甚至改播或插播無關廣告及其他節目。
廣州老字號
普查結果,廣州共有老字號企業94家,歷史在100年以上的有25家。廣州市經貿委與剛成立的廣州老字號協會擬建「老字號」一條街,同時開發「老字號」企業文化一日游項目。
較有名的老字號:廣州酒家、陶陶居、蓮香樓都位於上下九步行街。致美齋則是廣州最著名的老字號醬園。
原本老字號多為私人經營的小店,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把所有私人財產收歸國有,老字號變成國有企業.改革開放,老字號一度成為大企業,但近年因入世及租賃等原因,老字號陸續出現虧損、搬遷及至倒閉.部分老字號將經營地出租或轉手以維持老字號招牌。
體育
現有大型體育場館:
現有(中超聯賽)足球隊:
曾經或即將舉辦的體育活動:
旅遊
廣州市內的國家級、省級、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共有219處。其中國家重點保護單位19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1個,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59個。目前,南越國宮署遺址、南越王墓、南越國水閘遺址等三處南越國史跡現聯合申報聯合國世界遺產。
羊城八景
「羊城八景」是指廣州市內最為著名的8個旅遊景點。以下是2002年的評選結果:
宗教建築
佛教
道教
基督教
天主教
伊斯蘭教
- 懷聖寺(即「光塔寺」)
其它歷史遺址
- 秦漢造船遺址
- 南越國宮署遺址
- 南越國水閘遺址
- 西漢南越王墓
- 南海神廟
- 藥洲遺址
- 黃埔古港
- 北京路千年古道
- 沙面島
- 三元裡人民抗英鬥爭紀念館
-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
- 國民黨一大舊址
- 黃埔軍校
- 廣州中山紀念堂
- 廣州起義烈士陵園
- 廣州公社舊址(即廣州蘇維埃政府舊址)
- 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
園林景觀
商業旺區
動物園
賓館酒店
其它
主要科研學術機構及高校
交通
友好城市
- 1979年5月2日與日本福岡市
- 1981年12月8日與美利堅合眾國洛杉磯市
- 1982年12月8日與菲律賓馬尼拉市
- 1985年3月27日與加拿大溫哥華市
- 1986年5月12日與澳洲雪梨市
- 1986年11月12日與意大利巴里市
- 1988年1月19日與法國里昂市
- 1988年4月11日與德國法蘭克福市
- 1989年2月17日與新西蘭奧克蘭市
- 1996年10月25日與韓國光州市
- 1997年11月24日與瑞典林雪平市
- 2000年7月17日與南非德班市
- 2001年5月23日與英國布里斯托市
- 2002年7月10日與俄羅斯葉卡捷琳堡市
- 2004年10月27日與秘魯阿雷基帕市
- 2005年12月21日與印尼泗水市
- 2006年10月12日與立陶宛維爾紐斯市
- 2006年12月4日與英國伯明翰市
- 2007年2月27日與斯里蘭卡漢班托塔區
- 2007年10月22日與巴西累西腓市
歷任市長
參考資料
- ^ 有學者認為是周夷王八年(前887年)的楚亭(又作楚庭);及東吳黃武五年(226年)。廣州建城年代是怎樣確定的?
- ^ 《廣東通志》,《廣州市志》
- ^ 黃佛頤:《廣州城坊志》
- ^ 《劍橋中國明代史》
- ^ 衛匡國(Martin Martini,1614~1661):《韃靼戰紀》
- ^ 1800年世界10大城市(英文)
- ^ 廣州十大姓
[編輯] 外部連結
- 廣州政府門戶網站 (中文)(英文)
- 中國廣州網 (中文)
- 廣州市志 (中文)
- 廣州在線 (中文)
- 廣州在Google上的衛星圖 (中文)
- 廣州都市資訊查詢系統 (中文)(英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行政區劃 (省會:廣州市) | |||||||||||||||||||||||||||||||||||||||||||||||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